今天是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打印 中国天气首页 生活 旅游 繁體中文
中国天气网>海南 > 专题频道 > 博鳌论坛 > 2013

博鳌小镇新生活

【字体:   2013-03-26 10:20:53   来源: 海南日报  

title

琼海市博鳌镇上老房子,一位客人在悠闲地喝茶看电视。这家小店内,摆放了许多博鳌当地人使用的生产生活器具如老渔船、米缸等,极具地方特色。 本报记者 宋国强 摄

本报记者 吴 斌 胡续发 符王润 特约记者 王 仪

三五老友,一壶咖啡,悠闲地聊,惬意地享受。曾繁俊喜欢现在的生活。

这位生于南洋、长在博鳌的古稀老人,吃过苦,受过难,老来才发现:原来,生活可以是这样。

博鳌亚洲论坛,不仅改变了博鳌小渔村的落后面貌,也丰富了博鳌人的精神世界,成就了曾繁俊全新的生活方式。

曾繁俊过得很洋气

他是博鳌镇博鳌村人,老宅被征用建设博鳌亚洲论坛成立会址后,全家洗脚上岸,从世世代代的半渔半农身份,转眼一变成了小镇居民。

72岁的他,眼不花,耳不聋,思维敏捷。家里有台电脑,闲来没事,他爱上上网。不会打字,就点击新闻,看一看钓鱼岛形势进展,留心一下国庆期间各地旅游市场管理情况。

时代不同了,网络是好东西,想了解什么就有什么,太方便了!曾繁俊的儿子在附近一家景区摆了个摊位,专卖旅游商品,几乎每天都要上网,了解商品信息。看多了,曾繁俊自然学会了上网,我们镇上有好多网吧,很多人都去上网,我是在赶时髦!

博鳌论坛年年举办,小镇魅力与日俱增,吸引的外国人越来越多。说英语,成了小镇人的新潮流。

曾繁俊的孙子6岁,在博鳌一家双语幼儿园入托,已经开始学说英语,惊得他不敢相信:社会发展也太快了,连几岁的小孩都学外语了。

形势变化超出曾繁俊的想像。在博鳌码头工作的同村年轻人,捧起英语书,学起了ABC;甚至在街头开风采车的阿姨都会说几句英语。

小镇上流传着很多学外语的轶事。有个开风采车的阿婆,名叫凌昌珍,买来初中一年级的《英语速记手册》、《中学英语教材课文》等,对着英语字典,一个单词、一个短句地死记硬背,还经常把车开到中学门口候客,拉上学生,和小孩们用英语对话。

故事传开后,凌昌珍被邀请去专门给琼海市党政干部讲学习英语的心得体会。她也因此成了琼海市的名人。

而事实上,在曾繁俊自己的嘴里,竟然也夹杂不少英语的音译词。他把邮票(stamp)直接叫做斯达姆,把小提琴(violin)干脆叫成巴林……

曾繁俊过得很体面

10多年前,他还是博鳌村委会干部时,就曾陪同为论坛选址的专家,先后几次在博鳌考察。他亲眼见证了博鳌是如何打动眼光挑剔的评审们的。专家们说,你们博鳌自然环境优美,没有工业污染,是世界上最完美的处女地。听得曾繁俊心里美滋滋的。

几次考察,一锤定音,博鳌从此翻天覆地。如今,提到博鳌,爱读书看报的曾繁俊最喜欢一句话: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渔村,变成一个极具知名度的国际会议中心,每年都会在同一个时间段成为亚洲乃至世界的焦点……

现在,博鳌的街上,随时随地都可能有国际巨星走过。每到年会期间,只能在电视上看到的各国领导人,就住在博鳌小镇,就聚集在人们的身边。曾繁俊说,博鳌人没有理由不深感荣耀,没有理由不深感自豪。

每年的三四月份,博鳌镇区居民都是记者追逐的对象,店铺业主几乎都接受过国内外记者的采访。曾繁俊很多年前就上了电视,登过报纸。其中不乏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广州日报等国内著名媒体。

10多年来,年年如此,博鳌人见惯了大场面、大阵势、大人物,早练就了泰然与淡定。不仅对记者应对自如,对老外也见惯不怪,好像这本是小镇生活的组成部分。

曾繁俊过得很幸福。

一家五口住在博鳌文化街上,320平方米的二层小楼,足够他含饴弄孙,安享晚年。

他知足。2000年时,博鳌镇只有一条小街道,两侧是破旧的老房子,一两家大排档,还有周围一人多高的无尽茅草。

现在的博鳌,水、电、路完整齐备,电信、消防、排污设施完善。基础设施和一个小城市几乎没有区别,人们生活方便多了。

大小规模不等的超市有10多家,家庭旅馆40多家,开业的五星级标准酒店3家、四星级标准酒店5家,全国各地风味餐馆20多家。吃的、住的、用的,城里有的,博鳌镇上都有。

尽管72岁了,曾繁俊还是村委会办的旅游公司的一名员工,工资加分红,一年约有3万多元收入。他还和别人合伙承包种瓜菜,每年收入过万元。这样,家里仅他一人,每年收入就达4万多元。

他开心。小镇的硬环境发生了巨变,软环境也一天比一天好,要学习、要上进、要奋斗的总体精神风貌,正在博鳌生成。未来,他相信一定更加美好,但好到什么程度,他也说不上来。

正如博鳌镇长李锐所说,身在博鳌,小镇人的自豪感无时不在,自信心与日俱增。

生活在博鳌,怎能不幸福!

编辑: 海南.编辑人员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天气网”。
收藏此页】 【打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