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打印 中国天气首页 生活 旅游 繁體中文
中国天气网>海南 > 海南首页 > 重要气象信息

致敬70年气象成就系列报道·脱贫攻坚篇 尽锐出战 趋利避害

【字体:   2019-12-05 10:06:30   来源: 中国气象报  

  中国气象报报道 根除饥饿和贫困始终是人类社会的夙愿。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一场举世瞩目的脱贫攻坚战在中华大地上如火如荼展开。在这其中,气象部门高擎“趋利避害、减灾增收”大旗,为脱贫攻坚注入了新动能。

  精准扶贫,夯实振兴之基,曾经贫困的乡村迎来巨变,智慧气象正成为乡村振兴交响中不可或缺的音符。

  精谋实为——为打赢攻坚战尽锐出战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把脱贫攻坚摆到治国理政的重要位置,推进实施精准扶贫方略。

  面对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召唤,气象部门尽锐出战!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和总目标,重点在贫困地区,难点在深度贫困地区。然而贫困地区常处在高原、山区、荒漠等气象灾害多发重发区域,因灾致贫、因灾返贫、因灾积贫的情况时有发生,气候环境恶劣成为当地贫困根源之一。

  脱贫先“减灾”、致富先“避害”,成为气象助力精准扶贫的有效举措和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基石。而同时,贫困地区太阳能、风能和农业气候资源丰富,也为“趋利增收”发展特色产业提供了天然动能。

  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中“加强贫困地区农村气象为农服务体系和灾害防御体系建设”的要求。2016年,中国气象局出台《打赢脱贫攻坚战气象保障行动计划》,明确提出将切实发挥气象服务在贫困地区脱贫摘帽过程中“趋利避害、减灾增收”的独特作用。而这一思路真真切切地源于实践且用于实践。

  上世纪90年代,中国气象局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号召,坚决扛起责任,开启定点扶贫工作:从辽宁省朝阳市,到内蒙古自治区杭锦旗,再到现在的兴安盟突泉县,近30年来,一批批气象扶贫干部将他乡当故乡,以气象科技之力打开了脱贫致富的新天地,建立起气象人与贫困百姓割舍不断的情谊。

  扶贫示范产业园区内生机盎然,趋利避害的气象服务让更多农户“知天而作”,一户一策的“精准”之法逐个拔掉“穷根子”……自2013年中国气象局定点帮扶突泉县以来,“防灾减灾护产业、气象资源助脱贫、扶志扶智谋长远、扶贫扶心念党恩”的突泉扶贫模式,已先后带领80个贫困村出列,贫困发生率连年下降。其可复制的精准脱贫模式已在全国气象部门推广。

  兴建安居富民房、修建柏油路,根据气候特点带领村民开展特色农产品规模种植,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在这一理念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气象局定点扶贫的喀什地区伽师县克孜勒苏乡尤勒其村,于2016年底完成全村111个建档立卡贫困户整体精准脱贫,实现将“阳光洒满尤勒其”的扶贫承诺。

  利用气候环境优势发展茶叶、中草药种植产业,养殖生态猪、饲养中华蜂,再修一条出山致富路。2018年,陕西省山阳县气象局定点帮扶的枫树村,深挖气候环境潜力提前一年实现“整村脱贫出列”。

  2018年,国家级贫困县的农村公众气象服务平均满意度从2015年的88.7分上升至91.4分,创历史新高。

  避害减灾——以需求为导向精准帮扶

  据统计,全国330个贫困县年干旱发生率在40%以上,451个贫困县雨涝灾害频繁,部分地区冰雹、霜冻灾害严重……我国地域广博、幅员辽阔,天气气候形势复杂多样,致灾成因不一,不少贫困地区“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对气象防灾减灾、为农服务等提出了更高要求。

  发挥“避害减灾”作用,气象部门把监测预报预警服务聚焦到“精准”上来,确保贫困地区气象灾害测得细、报得准、发得出、收得到、用得上。

  ——气象监测精准到乡村。截至目前,832个国家级贫困县,自动气象监测站乡镇覆盖率提升至98.1%。

  ——气象预报精准到乡村。分辨率为3公里的实况分析和智能网格预报业务建成,精细化预报能力提升,对强对流等极端灾害性天气的捕捉更从容。

  ——气象预警信息精准到农户。预警信息覆盖率达86.4%;驻村扶贫工作队全部纳入基层气象信息员队伍,覆盖率达99.5%,切实解决气象信息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

  ——风险防控精准到乡村。832个贫困县完成中小河流、山洪沟、滑坡等灾害隐患点普查和数据入库应用。

  这些实打实的数据,源于责任见证成效。

  2019年,随着最后一批自动气象站投入使用,西藏全区提前实现了2020年贫困乡镇自动气象站全覆盖的目标。得益于气象与扶贫部门联合建立的扶贫公岗机制,贫困乡镇自动气象站的建设,不仅带动了当地就业,其观测数据更为防灾减灾、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坚实支撑。

  在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的5条冰雹“必经之路”上,布置着严密的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炮点。自2016年气象防灾减灾被纳入当地扶贫攻坚规划后,人工消冰雹作业有效降低了农业损失。多年来,气象部门不断加大对贫困地区飞机增雨作业的支持力度,缓解了这些地区水资源短缺和冰雹灾害影响,保障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

  贫困地区是自然灾害多发易发区,也是防灾减灾救灾力量薄弱区,如何让基层贫困地区防灾减灾更科学高效?正在全国推行的基层气象防灾减灾“六个一”标准化建设给出了解决方案:“一本账”心中有数、“一张图”清晰明了、“一张网”信息畅通、“一把尺”规范有序、“一队伍”统筹合力、“一平台”强化支撑。更加科学、标准、规范的基层气象灾害预警服务正铸造起乡村的平安盾牌。

  趋利增收——以科技为支撑优化供给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

  对标总要求,立足气象职能作用,中国气象局党组就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提出建设与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农村综合防灾减灾救灾、农村生态文明、精准扶贫相适应的现代气象为农服务体系。

  该体系以智慧气象为标志,是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两个体系”的转型升级,而气象科技正是其重要支撑。在助力脱贫攻坚、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中,气象部门运用科技优势在“避害减灾”的同时,也在帮助广大贫困地区“趋利增收”,为从根本上改变贫困地区面貌、振兴乡村贡献气象智慧。

  得益于多年来打造的地、空、天立体观测网和集卫星遥感、智能终端观测、农田小气候观测、实景观测于一体的农业现代化生态气象遥感应用系统,气象部门积累了丰富的农业气象观测资料和适用于深度挖掘的气象大数据,为开发贫困地区优质农业气候资源提供了广阔天地。

  丰富的负氧离子含量、舒适的气候条件、优越的生态环境,经过重重气象数据“考验”,国家级贫困县湖南平江获得“中国天然氧吧”称号。气象科技为当地旅游业镶上了一块拥有“硬核”品质的“金招牌”,“绿水青山”变成了拉动经济产业发展的“金山银山”,陕西永寿、安徽金寨等地也在分享好空气带来的红利。

  而像这样的“金招牌”还有“气候好产品”“气候养生之乡”“中国凉都”等,它们均是气象部门基于贫困地区资源禀赋,通过深度挖掘气象大数据打造的系列优质气候品牌,在提升地区产业知名度的同时,也为人民美好生活赋予了新的生态内涵。

  目前,气象部门已组织完成832个贫困县的气候资源普查和评估工作,完成全国14.5万个建档立卡贫困村的精细化太阳能资源评估,为地方政府开展光伏扶贫提供支撑。多地气象部门积极开展贫困乡村生态旅游服务和气象景观预报服务,国家级贫困县3A级以上景区精细化天气预报覆盖率达100%。

  一村一品、一县一业,结合贫困地区产业特点,适应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农业气象服务有效供给正在从“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精细化特色服务拓宽了脱贫增收渠道,而滚滚气象“红利”释放的背后,显然离不开气象科技的支撑。

  不久前,甘蔗气象服务中心与广西捷佳润科技有限公司联合研发了甘蔗水肥一体化智能管理系统。该系统可根据气象条件分析出适宜灌溉的时机、区域、水量,曾被习近平总书记称赞为“种田神器”。

  像甘蔗气象服务中心这样的特色农业气象服务中心,全国还有9个,均由中国气象局和农业农村部联合遴选出来。此举是为满足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求、积极融入“三区三园”建设的重要实践。

  宏观层面融入地方产业发展,微观层面解决气象服务与具体需求的融合匹配问题,发展覆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直通式”气象服务是一剂“良药”。借助“气象部门-新型经营主体-小农户”的服务机制,“直通式”气象服务跟踪种植大户农业生产各阶段需求,增强小农户气象灾害风险防范能力。目前,国家级贫困县所在的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有2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直通式”气象服务覆盖率达80%以上。

  勠力同心,足音铿锵,脱贫攻坚战收官在即,精准扶贫气象工作者将努力交出高质量答卷,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贡献更大力量。


编辑: 海南编辑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天气网”。
收藏此页】 【打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