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天气网讯 在今年8月召开的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团结富裕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

  历史的纵深,铸就战略高度。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关心西藏发展。2015年,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提出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步伐,自治区党委、政府,中国气象局和全国各级气象部门投入空前,2012年和2018年先后开展两轮省部合作,如同历史的轴承,将西藏气象事业从跨越式发展推向高质量发展。

  现代化的步伐,勇毅笃行。西藏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发展道路,基本建成结构完善、功能先进、布局合理、适应需求的气象现代化体系,与全国气象部门一道基本实现现代化。

  县县有局,乡乡有站,气象服务向下扎根

  气象现代化,莫要于安民。但在2012年以前,西藏只有40个县(区)设立了气象局,基层气象服务缺位严重。

  服务没有根,高大上的科技支撑不落地,何谈气象现代化?

  对此,《推进西藏气象事业跨越式发展合作协议》纲举目张。根据协议,中国气象局提出在基础设施、技术设备及业务系统建设上支持,自治区政府在规划及土地征用、机构人员编制等方面支持,启动“县县有局、乡乡有站”建设。

  在西藏建县级气象局,难在思想转变,融入政府。

  在林芝,朗县气象局于2017年8月27日成立,租借县政府35平方米场地办公。局长平措次仁原先只是一名地面观测人员,他主动转换身份开拓服务。他走遍52个行政村、136个自然村,广泛征集老百姓的气象服务需求,为当地经济支柱产业辣椒提供气象服务。“以前每天守着晚上9点半的电视,看林芝电视气象节目,也没有朗县的预报。现在会给我们直接发送朗县天气短信。”辣椒种植户罗布央金说。

  朗县并不是个例,经过西藏全区气象部门的努力,今年74个县(区)实现气象机构全覆盖,7地(市)及74个县(区)成立气象防灾减灾指挥部,初步形成气象灾害防御组织体系。

  在西藏建观测站,难在翻山越岭,道路艰险。

  在山南市,建站人员五进玉麦,创造了西藏气象部门自动气象站建站史上最长周期。自2018年年初项目启动以来,建站人员多次遇到雨雪大雾、滚石滑坡等。其中一次他们离玉麦仅有10公里,但山上滚石不断,车子无法前行。他们在黑暗中打手电徒步穿过1公里多的灌木丛,还是由于道路中断无法到达。历经艰险,6月22日,玉麦乡无人自动气象站第一组测试数据成功采集,建站人员欢呼雀跃,相拥庆祝。

  那曲2019年共建成83个自动站,气象职工吴江记得,去嘎美乡建站时,翻过海拔6000米的高山,穿过云海向下走,眼前的嘎美乡如世外桃源,建站时獐子就在身边奔跑。也正是因为建站,他们才知道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的那曲竟然还有海拔3000多米、含氧量相对充足的乡镇。

  站网密集颠覆了固有认知,以前站点较少时西藏年降水量极值在波密一带,有800多毫米。但墨脱建站以后,监测到这里年降水量超过2000毫米。数据越来越清晰,预报服务也有了抓手。

  如今,西藏自动气象观测站点从最初的200余个增长到875个;建立风云卫星、高分卫星及国外卫星的数据接收处理系统,数据传输时效从1小时提升到1分钟。自治区气象局局长向毓意说:“对西藏气象来说是质的跨越,2012年制定的现代化指标我们已经实现。”

  点滴汇聚,由表及里,气象融入经济社会发展

  机构建起来,站网密起来,楼立起来,在自治区气象局党组看来,只是补齐短板,从硬实力提高向软实力提升,才是更高质量、更有效益的气象现代化。

  有了硬件支撑,从站点预报发展到精细化智能网格预报,从过去粗略的定性预报发展到客观、定量化预报。各级气象部门更有底气,逐步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做好服务保障。

  行动是最有说服力的语言。

  面向防灾减灾救灾,国家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平台直连全区维稳指挥大厅,覆盖7地(市)和54个县(区),并与应急管理等16个重点部门实现对接,预警发布提前量达到35分钟。基层的力量更加凝聚,山南市气象局和水利、自然资源、应急管理等部门共建共用气象水文地质灾害信息共享平台,一旦发出预警,几个部门针对隐患点立即启动线上会商;气象还与公安等部门共享数据,对1000多个摄像头进行图像识别,判断积雪和暗冰,服务道路交通。

  “气象现代化是国家实力的体现。经济民生、国家稳定、守护边疆,都与气象紧密相关。”山南市副市长黄金城说。

  面向生态文明建设,西藏气象部门充分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围绕拉萨“河变湖”“树上山”工程、粮食生产安全等提供遥感监测服务。多年来,雅鲁藏布江曲水至泽当段(北岸)扬沙天气频发,影响了雅江北岸易地扶贫搬迁等重大战略部署,自治区气象局采用地面气象监测、高空探测、卫星遥感、实地调研等多种技术手段,分析沙化成因,提出对策建议。自治区主席齐扎拉给予充分肯定,要求继续深入研究,为政府有效治理沙化土地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面向重大活动,气象部门成功服务保障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庆典、庆祝自治区成立50周年等重大活动和青藏铁路、藏青电网等重大工程。今年5月,气象保障珠峰高程测量。自治区气象局首席预报员罗布坚参和代华光,在珠峰大本营应急车里制作出首份现场登山气象专报,提出出发冲顶的窗口时间。冲顶当天,每两小时采集一次9000米以下各高度层气象要素,制作逐3小时预报,做出“27日凌晨至上午11时,多云间阴,风力适宜登顶”的建议。登山测量队如期登顶后,前线指挥部总指挥王勇峰说:“气象保障就是我们冲顶阶段最大的保障。”

  面向人民美好生活需求,自治区气象部门不断创新气象服务业态和模式。在山南,隆子黑青稞由于特殊的海拔和气候滋养,获得2019年度“中国气候好产品”称号。“好多企业都找上门来,争相购买,现在销路不愁了。”黑青稞农业气象示范点的种植户卓玛喜笑颜开。在林芝,气象局作为桃花旅游文化节组委会成员,打造星空下的桃花节。“调度会上,气象局是不能缺少的部门。”林芝市政府副秘书长卓玛说。

  千山之巅,气象精神,现代化队伍汇集雪域高原

  西藏既是地理高地,也是精神高地。

  在那曲,空气含氧量不足海平面的50%,绝大部分职工患有不同程度的高原疾病。除了身体上的苦以外,还有心灵上的苦。那曲市气象局党组书记刘雪松在此坚守23年,自嘲对家庭就是个“提款机”。他女儿今年18岁,过去他们在一起生活的时间加起来不足两年。

  精神的高度,是润物无声的力量,纵使“流泪”“流血”,也没有阻止现代化队伍建设。那曲气象局不断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如针对10万名虫草采挖者,年年不断加强科普宣传,老百姓以前使用铁棍采挖,现在换成木制工具以防雷击。各个县气象局从观测向预报服务转型,班戈县气象局2017年参与当地政府组织的纳木错朗多岛牧民救援工作,气象信息成为救援的重要参考;申扎县气象局大力开展公众服务,今年获得地方经费18.92万元。

  气象部门已有9批援藏干部进藏履职。河南省三门峡市气象局的黄克磊是第八批援藏干部,协调业务科技援助、组建业务科技团队、成功申报9项科研项目,加快那曲气象现代化建设步伐。援藏3年,他始终保持床边放一个吸氧器的习惯,因为经常有同事因缺氧被送去抢救。接黄克磊班的是辽宁省大连市气象局的郭本军。郭本军帮助那曲市气象局申请了地方科技厅课题。

  一人援藏,一局援藏。西藏气象现代化有着全国气象部门的影子。“援藏干部是连接西藏和全国的桥梁,通过项目、人才、科研、资金等关键要素,辐射带动西藏气象现代化建设驶入快车道。”自治区气象局党组书记拉卓说。

  在千山之巅,西藏气象人精神代代传承。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西藏将做好面向2025年的气象现代化发展规划,坚持需求牵引、坚持目标导向,加快科技创新,发展智能观测、智能预报、智慧气象服务,加快人才队伍建设,持续提升气象现代化水平,为推动新时代西藏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编辑: 中国天气网海南站